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09年年中以来,中国房价不断攀升,楼市可谓是炙手可热。到了2010年,房价仍然是人们生活中的焦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升11.7%。对于房价的上涨,很多人归结为投资者的炒房行为,还有些人则归咎于土地的拍卖制度,认为不断上升的地价使得房价快速上升。仔细分析,在中国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拆迁户和地方政府的互动。

    首先,地方政府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交通、绿地公园、商圈的成熟、超市和学校的配套。这一些使得很多20年甚至是30年前建的房子的地段价值凸显,为了改造旧城,政府势必要拆掉很多旧的住宅楼,这时就需要给这些原住户进行补偿,而这些原住户的收入水平一般较低,属于城市低收入群体,他们自然希望通过拆迁补偿一次性获得一笔可能一辈子都难以取得的收入。但是细究下来,可以发现这些房子的增值并不是房子自身品质的改善而引起的,而是因为周边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所造成的。在很多大城市中都随处可见,房子还是20年前的旧房子,可是晚拆两年的住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补偿,为了加快城市发展,地方政府常常迫于无奈要给拆迁户更高的补偿价,拆迁成本由此快速提高,从而使得地价也不断上升——地王也是日新月异。如果政府出不到拆迁户想要的价格,那么他们就坚决不签署拆迁协议,从而造就了很多“钉子户”。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些拆迁中的钉子户其实是很强势的,而我们的媒体宣传却通常称之为弱势群体。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政府是算得上强力政府,但是面对我们的钉子户,政府除了满足他们的需要往往变得无可奈何,无计可施。

    这样,势力不断增强的钉子户使得拆迁成本不断提高,使得地价不断攀升,并推动着房价进一步上涨,而政府也从中获得了好处,虽然拆迁成本提高了,但是政府的土地收入也增加了,土地成本降不下来,那么还希望房价降下来吗?所以在中国,房价基本上是伴随着拆迁户势力的增强而提高的,是在政府和拆迁户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提高的。

   

话题:



0

推荐

沈晗耀

沈晗耀

6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