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三驾马车联动

 

沈晗耀

2008080408:21   来源:《文汇报》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三驾马车联动

 

 

 

  三类金融中心的演进

  从经济和金融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中心的转移往往伴随着不同国家经济兴衰的过程。从13世纪的威尼斯,到18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到19世纪的伦敦,到20世纪的纽约,这些国际金融中心的转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金融中心的内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金融中心的功能、内部结构、形成条件等都发生了变化。

  从世界经济、金融中心变迁的过程来看,金融中心的主要类型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1819世纪,伦敦成为商业银行类金融中心,它除提供以跨国贸易为主的商业银行业务之外,还帮助英国及其在拉美、北美、印度、非洲等殖民地提供债券融资的平台。第二类,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它不仅提供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服务、债券市场,更重要的还成为提供企业股权交易、股权融资的平台,因此,也成为投资银行类金融中心。此外,国际上也有一些特色金融中心,如以高端私人理财为主的瑞士日内瓦、苏黎世,因石油财富而成为理财中心的迪拜。

  到了20世纪末本世纪初,第三类的金融中心逐渐发育成形。典型代表是美国加州的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风险投资服务层出不穷,出现了专门为高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各类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基金等,以及为风险投资服务的硅谷银行,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投资类金融中心悄然成形。

  第三类金融中心: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导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及其周边长三角地区工商业极为发达,拥有大量制造业、实业企业。一方面这些企业需要融资,另一方面这些地区较为富庶且民间拥有大量资金,上海则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平台。上海地区在传统金融的发展上,与北京成为诸多竞争者中的佼佼者,外国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上海金融机构存贷款在全国城市中位居前列。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上半年各项存款余额24943.1亿元。至20083月末,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48551.88亿元人民币,上海作为国内商业银行类金融中心的地位凸显。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证券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市场等全方位金融市场体系在上海初步形成,金融机构集聚效应基本形成。2007年全年,上海证券市场股票成交总额达到30.5万亿元,同比增加4.3倍,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位居亚洲第2位、世界第7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各类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也不断集聚上海。

  上海地区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上海经济和金融业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客观上要求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更好地将国内外经济融合起来。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也已经成为其实现金融业深化发展的战略选择。从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来看,美国仍是最大的金融中心,纽约作为第一类和第二类传统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可置疑,同时加州的新型风险投资类中心也发展成形,美国这样一种双中心、双引擎的双轨制发展路线,是上海建设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借鉴的国际经验。上海地区传统的优势产业不能丢弃,以避免空洞化,但要注意产业升级,创新竞争优势。同时更要注意承接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创新自己的新经济优势。在金融中心建设中,也要实现传统金融中心和现代金融中心的结合。特别是面对新经济、新变化和新形势,要认识到第三类金融中心即风险投资中心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制高点,导引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走势。在发展传统金融中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类金融中心,应是上海建设新型的、综合性国际金融中心的重中之重。

  三驾马车联动与三大体系建设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方略可以概括为三驾马车的联动策略,以第一类中心为基础,以第二类中心为重点,以第三类中心为导向,联动发展,全面建设的协同发展战略。一是基础性的第一类商业银行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不断增加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交易量以及提高金融机构跨地区经营能力,增强金融中心的辐射功能;二是作为重点的第二类投资银行金融中心建设,需要紧抓不放资本市场,继续扩大证券、期货类金融业务,要在量上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比重,扩大增量和优化存量并举,相机推动外国公司在国内上市;三是作为导向的第三类风险投资金融中心建设,是重中之重,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建立研发转化基地,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借此实现上海经济战略的飞跃。

  基于第三类风险投资金融中心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应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首先要加大风险投资力度,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其次高新技术产业自身加强研发和转化,最后通过项目交易体系连接风险投资基金和高新技术项目。为此,可采用三大体系(新金融体系、研发转化体系和项目交易体系)协同发展的方式,促进第三类金融中心建设。

  第一体系:新金融体系建设:

  1.筑巢引凤,集聚风险投资基金。首先,创造和完善上海地区自身条件,设立各项配套设施,软硬件兼备,提供土地、租金和税收等优惠政策,足以吸引国际上的高科技项目和制造基地落户中国。其次,上海地区拨出有特色的地方作为知名私募基金的中国乃至亚太总部的栖息地,筑巢引凤,催生和培育本地风险投资公司,借助风险投资基金集聚效应,吸引欧美大型创业投资企业、江浙地区创业投资公司入驻上海,转化为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

  2.金融创新,建设硅谷银行类型的新型银行。借鉴硅谷银行经验,建设以风险投资金融为特色,兼具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特点的全能型银行,为上海经济服务,实现金融创新。在上海地区建设的风险投资全能型银行,具备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双重特点和功效,在硅谷银行功能的基础上向纵深领域扩展,提供风险投资的专门化、专业化服务,吸引更多风险投资项目转入中国市场,推动风险投资的加速发展。

  第二体系:研发转化体系建设:

  1.建设研发转化基地。第三类金融中心在上海的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在上海的落户,其土壤就是高新技术产业,而技术产业化的实现,则依赖于研发转化基地的建成。研发转化基地的建设,有三种模式,即大学园区型、高新技术开发区型和旧工厂改造型。在三种模式共同作用下,利用人力优势,吸收社会资本,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基地,进行科研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升级。从产业链角度上,将科研项目和技术转化为产品,再到商品,最后到产业,形成新经济;从地区角度,将国外先进科技项目在上海转化为商品,然后在内地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整个上海最终将打造成一个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形成四个中心+一个基地的经济模式。

  2.设立研发型大学。首先,大学要转变观念,通过大学联结产业部门和科研部门,推动产学研三方互动。不仅仅要注重研究,更要关注发展技术,通过将科研成果的商品化或企业产权的交易来实现研发活动的价值。其次,以大学为主体,发展校园及周边经济,鼓励师生创业,把学生培养成有能力的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将科研产品与风险投资结合,创建新的企业,与周边经济结合,形成硅谷,从而带动周边高新技术产业和孵化基地的建设。

  第三体系:项目交易体系建设:

  1.建立项目交易所。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基金的合作需要建立互动中介项目交易体系,重点打造该体系内的项目交易所,一方面能为风险投资项目寻找及时、有效、匹配的资金,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另一方面又使得高新技术项目向上海地区聚集,寻找资金,形成高新技术项目与风险投资资金的高效互动中心,产生项目交易所为中介的金融和研发的项目交易体系。

  2.形成项目评估中介体系。加快引进国内外著名的评估公司、经纪公司、咨询公司、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综合各方作用,为高新技术项目提供风险、技术和商业的评估与判断,来决定其是否具备风险投资的商业价值。

  

 

 

 

 

话题:



0

推荐

沈晗耀

沈晗耀

6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