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大虹桥”要对长三角开放
2009年09月10日 02:1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建议实施行政区划调整
《21世纪》:大虹桥地位被外界看得很重,但“大虹桥”似乎是一盘“散沙”,涉及到太多区,如何协调?管委会协调制度抑或甚至谣传的“虹桥新区”模式?听说,现在采取的是管委会制度,是否要赋予这种管委会一些凌驾于各区的权力?比如产业定位协调。
沈晗耀:由于规划不到位,存在各干各的,盲目铺摊子的趋势。
我认为,关于构架,应该提请国家批准,撤并虹桥交通枢纽东侧的长宁区与西侧的闵行区。这样做,有利于减少区县数量促进扁平化管理,也有利于重大项目的规划落地、防止扯皮。
先期,建立健全相关各区联动机制,成立管理委员会负责处理当前重大事宜,逐步过渡到精简高效的行政实体。
从长远来说,我觉得应该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但从短期来看,建立你说的这种凌驾于相关区域之上的机构比较有必要。我们也正在考虑就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21世纪》:目前关于大虹桥地区的产业定位还不够清楚,有些地区认为应该建立完全商贸区,有些则认为应该建成产业配套区。
沈晗耀:以建设贸易中心等服务业为主以及高新技术研发等。
建立世界性的商业中心,建设以高档商品为特色、销售多种产品的多层次零售业态,发展文教、体育、休闲、创意、医疗保健等服务业聚集区,不能把思维一直定在制造业。
在贸易中心领域,应该尤其抓住奢侈品,申请免税,这样可以建设上海时尚之都。
产业定位应和江浙差异化
《21世纪》:背靠长三角是大虹桥的特点,但“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个谚语仍然对江浙地区适用,比如枢纽开通后,昆山和苏州到上海的时间比青浦很多地区到虹桥枢纽的时间都短,那嘉定、青浦这些地区如何定位?
沈晗耀:事实上,江浙很多靠近上海的地区都比较发达。有时候坐车,从江苏进入上海,有一些感觉,上海郊县一些房子很多很老,而江苏那边却有较多高楼。
江浙这边专业市场等发展得很好,比如苏州一个盛泽镇专业市场就有600多亿,所以上海这些地区定位要有新思路。
比如青浦,可以吸引中科院、国外知名院校等机构进入,培育研发机构等。青浦有这个优势,环境好,交通便利,有人才基础。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