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大虹桥”要对长三角开放

2009年09月10日 02:1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应将大虹桥建设上升到更高的战略地位。”沈晗耀如是说。

  沈是上海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作为汪道涵支持下建立的研究所,其是顺应浦东开发开放而建立的,如今名誉所长为于光远,顾问则为高尚全。

  如今在继续研究浦东开发开放的同时,华顿承担起上海另外一个重点建设区域:大虹桥建设的调研工作。

  沈对大虹桥期望颇深,将之公开称为“第二个浦东”,目前,其正联合上海市委研究室、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WTO研究中心就大虹桥进行相关课题研究。

  “大虹桥”当前规划格局太小

  《21世纪》:尽管外界对虹桥期待很大,但虹桥似乎并没有上升到更高战略,比如规划都是各自为政。

  沈晗耀:现在规划是各区自己在做,然后再汇总,格局就非常小了。

  虹桥区位优势突出,到了虹桥枢纽,就不用进市区了,飞机、高铁、城际、商务配套等都具备了,也减轻了市区的压力,会缓解上海的城市病,这个意义很大。

  从区位条件上看,虹桥比浦东更容易接轨长三角。

  预计到2020年,江浙沪GDP总量将达到12万亿,根据经济容量发展趋势,建议将虹桥定位于落实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主要载体,带动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功能区。

  所以,虹桥CBD不仅仅是上海的CBD,更是长三角的CBD,而南京路等只是上海的CBD,我与江浙地区的领导沟通,他们都非常支持合作。

  我认为要开门规划,争取中央支持与指导,联合国家商务部、交通部等有关部委与江苏、浙江等兄弟省市参与。

  《21世纪》:那如何调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积极性呢?

  沈晗耀:我觉得互设“飞地”是一个好的办法。可以辟园建立以地方命名的产业“飞地”。比如在虹桥地区建立江苏产业园、浙江产业园等。到这里注册的江浙企业,税收和GDP等共享。行政问题用经济原理来解决。

  而上海可以在长三角等地区建立更多的分支银行,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的园区。

  现在江浙很多企业想把总部搬到上海,而当地也尽力挽留,开出比较优惠的政策。企业有时候夹在中间,有时候两头沾光,有时则是两头受气。

  我和安徽方面联系后,安徽方面非常感兴趣,说长江北岸段可以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区;而江苏方面也非常支持。

  这比江苏在上海浦东建设(600284)一个紫金山大酒店,安徽在浦东建设裕安大厦意义要大很多。

  通过这种方式,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和江浙的产业就能形成很好的互补。

建议实施行政区划调整

  《21世纪》:大虹桥地位被外界看得很重,但“大虹桥”似乎是一盘“散沙”,涉及到太多区,如何协调?管委会协调制度抑或甚至谣传的“虹桥新区”模式?听说,现在采取的是管委会制度,是否要赋予这种管委会一些凌驾于各区的权力?比如产业定位协调。

  沈晗耀:由于规划不到位,存在各干各的,盲目铺摊子的趋势。

  我认为,关于构架,应该提请国家批准,撤并虹桥交通枢纽东侧的长宁区与西侧的闵行区。这样做,有利于减少区县数量促进扁平化管理,也有利于重大项目的规划落地、防止扯皮。

  先期,建立健全相关各区联动机制,成立管理委员会负责处理当前重大事宜,逐步过渡到精简高效的行政实体。

  从长远来说,我觉得应该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但从短期来看,建立你说的这种凌驾于相关区域之上的机构比较有必要。我们也正在考虑就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21世纪》:目前关于大虹桥地区的产业定位还不够清楚,有些地区认为应该建立完全商贸区,有些则认为应该建成产业配套区。

  沈晗耀:以建设贸易中心等服务业为主以及高新技术研发等。

  建立世界性的商业中心,建设以高档商品为特色、销售多种产品的多层次零售业态,发展文教、体育、休闲、创意、医疗保健等服务业聚集区,不能把思维一直定在制造业。

  在贸易中心领域,应该尤其抓住奢侈品,申请免税,这样可以建设上海时尚之都。

  产业定位应和江浙差异化

  《21世纪》:背靠长三角是大虹桥的特点,但“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个谚语仍然对江浙地区适用,比如枢纽开通后,昆山和苏州到上海的时间比青浦很多地区到虹桥枢纽的时间都短,那嘉定、青浦这些地区如何定位?

  沈晗耀:事实上,江浙很多靠近上海的地区都比较发达。有时候坐车,从江苏进入上海,有一些感觉,上海郊县一些房子很多很老,而江苏那边却有较多高楼。

  江浙这边专业市场等发展得很好,比如苏州一个盛泽镇专业市场就有600多亿,所以上海这些地区定位要有新思路。

  比如青浦,可以吸引中科院、国外知名院校等机构进入,培育研发机构等。青浦有这个优势,环境好,交通便利,有人才基础。


 

话题:



0

推荐

沈晗耀

沈晗耀

6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