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植树造林:中国城市和农村战略转型的共同取向

 

过去几十年,中国城市和农村都在高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一直在规模化扩张,而农村在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但同时,城市和农村各自都出现了问题:城市出现了种种城市病,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农村发展相对落后,有严重的三农问题。面临这种情况,中国的城市和农村都需要转型。但需要指出的是,与过去主攻方向是工业化和高新技术的转型不同,现在转型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主攻方向成为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换句话,现在转型的内涵是要实现“城市乡村化、农村城市化”,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要均衡发展。我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取向是植树造林,因为植树造林兼具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环境生态效益,能同时满足农村和城市各自战略转型的需要:城市的经济相对讲好,植树造林可以改善区域环境,有效提高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品质;农村的生态相对较好,植树造林可以改善地方经济,使农民创收致富。

   

农村造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植树造林是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在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使农民快速脱贫致富。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我国广大农民的收入之所以不能达到小康水平,是由于过多的人集中在一个相对狭窄的农业领域。众所周知,以前我国农业主要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历史上形成了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这早已不适合当前的新需求。这里,我们可以算一笔经济账: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1424亿斤,按当年1元每斤的标准,全部被国家收购,为11424亿元;现在如果全中国的粮食让一千万农民来种,那平均每个农民的毛收入可达11万元,扣掉种粮成本,平均还能剩下几万纯收入,这样这一千万农民大都能过上小康水平;但如果让1亿农民来种,那平均每个农民的毛收入也只有1.1万元,再扣掉成本,可能就剩下几千块了,这样这一亿农民大部分要在贫困线上挣扎。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数理算术题,但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即:要彻底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的战略转型,必须大力降低粮食种植等农业领域的劳力集中度,实现集约化经营,然后分流更多农民到富有经济效益的农业领域上去,比如,林业、畜牧业、养殖业,大棚蔬菜、特产农业,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等。

在诸多新兴农业业态中,我想重点推荐的是林业中的植树造林产业。首先,林业本身就是一个大产业,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林业年总产值为2.83万亿元,且近20年的年均增速高达20%,每年创造4500多万就业岗位,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其次,在林业的诸多分领域中,植树造林业最具开发潜力,不但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效益,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可为家具装潢业、造纸业、食品加工业等众多轻工业提供原料。可以说,在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森林资源保护和木材需求矛盾的大背景下,人工造林已成为唯一的出路。尤其在我国,森林资源少,森林覆盖率刚刚超过20%,远低于世界平均30%的水平,而且从1998年开始我国就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严格限制对国内森林的采伐;但同时我国对木材的需求特别大,像造纸业,自2008年以来,我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一造纸大国,2010年已经突破1亿吨,现在造纸所需原浆主要靠进口。其实,世界上如加拿大等一些地旷人稀、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其造纸和木浆出口也主要靠人工造林,即采用“林浆纸一体化”循环发展的模式,让造纸企业负担起造林的责任,发展生态造纸,实现永续经营;芬兰和瑞典等发达国家也通过几十年大面积营造人工林,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成为名副其实的纸业大国。总之,在世界各国对原始森林保护日趋严厉的大背景下,植树造林业的重要性会日益凸显,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行业。

把植树造林这篇文章做好,不仅可以推动一个具体产业发展壮大和可持续经营,还能使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转变,尤其是对贫瘠落后的地区,特别明显。比如河南省兰考县,50年前,焦裕禄在该县任县委书记时,有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为改变这一面貌,焦裕禄带领当地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泡桐。经过几十年的种植,现在兰考的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变成“全国绿化模范县”;泡桐还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现在兰考有木制品加工企业500多家,民族乐器企业30多家,已成为全国乐器板生产基地。兰考的案例已充分说明,植树造林不仅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发展地方经济,使当地农民快速脱贫致富。

又比如库布其沙漠地区,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用24年时间,通过“科技治沙、工程治沙、产业治沙”的方式,绿化的5000多平方公里沙漠面积(相当于全球荒漠化面积的1/7000),控制沙化面积10000多平方公里,为地球贡献了大块绿洲。24年来,亿利资源集团在治理沙漠的同时,变沙漠劣势为优势,把沙漠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开发利用。在沙漠适宜地方大规模种植了既能防风固沙又有药用价值的甘草等沙旱生植物,既实现了防沙绿化的目的,又让其产生了经济效益,一举双得。在24年的实践中,亿利资源创造出了一个“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改造自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亿利采取当地农牧民通过沙地入股、租地到企,企业再通过包种到户、包销的模式,让沙漠及周边地区的上万农牧民,成为沙漠绿化事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公司拉动了1000多亿元人民币产业投资,创造了10万多个就业岗位,使沙漠农牧民的收入从过去每年的2000多元人民币增长到了现在的3万多元人民币,沙漠地区13万民众实现了全面消除贫困,实现了“民生、环境、经济、发展”共赢发展。亿利资源集团为北方库布其沙漠建立了一道绿色长城,在浩瀚的库布其大漠上建成长200多公里、宽20公里左右的绿色生态长城,有效的遏制了流向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沙尘暴,在国内荒漠化防治领域起到了典型示范效应。为此,2012617日,集团主席王文彪还荣获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奖”。

城市造林:品质提升的必由之路

植树造林也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可以有效缓解各种城市病,提升城市核心功能,改善城市景观、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是21世纪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的本质特征就是各种人及其活动的集聚。但城市的承载力往往是有限的,随着各种功能过度集中在一个地方,就会产生诸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噪音、城市热岛效应等种种城市病。而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些城市病,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退楼造林”——即将大量的老旧城区拆除,建森林公园。这样城市中,人和生态的比例就会渐渐协调,人少了,车也随之减少,树多了,噪音等污染也会减少,种种城市病也随之消解。其实,发达国家城市早就认识到这点,并积极在做,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纽约的中央公园就是一个著名的案例。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央公园是这样的:它名副其实地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岛的中央,被第五大道等世界繁华商业街围绕着,面积为340万平方米,占150个街区,有总长93公里的步行道,9000张长椅和6000棵树木,里面设施浅绿色亩草地、树木郁郁的小森林、庭院、溜冰场、回转木马、露天剧场、两座小动物园,可以泛舟水面的湖、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等等。其实历史上,中央公园的所在地是一片嘈杂的城市生活集聚区,而且本来不属于1811年纽约市规划的一部份。但当时纽约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在18211855年间,城市人口增长至原来的四倍。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被压缩的公园绿化等公共开敞空间使得19世纪初确定的城市格局的弊端暴露无遗,包括传染病流行在内的城市问题凸现,从而迫使很多人移居到一些比较开放的空间居住,以避开嘈杂及混乱的城市生活。针对这种现象,1851年纽约州议会通过《公园法》,最终促成了中央公园的发展。15年后,中央公园建成,立即成为纽约的“城市绿肺”。至今,如果说到城市森林公园与城市的相互依存那么中央公园和纽约堪称世界城市史上的第一典范,人们无法估量其潜在价值。

 又比如伦敦海德公园,这座伦敦最知名的公园,位于位于伦敦市泰晤士河东部的中心——西敏寺地区,西接肯辛顿公园(Kensington Park),东连绿色公园(Green Park),占地160万平方米,成为寸土寸金的伦敦城里一片奢侈的绿地。十八世纪前这里是英王的狩鹿场,1851年被改造成万国工业博览会园区。世博会后,这里被改造成公园,变成伦敦的一张城市名片,成为国外游客的游览胜地和当地居民的休闲娱乐地。

一个城市的功能形态和价值因植树造林而改变的情况,在中国也很多。像上海的延中绿地就是其中的典范。我们知道延中绿地所在地原是上海旧房危房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上海热岛效应最严重的地区。这显然与现代城市的形象格格不入!为此,上海市政府决定在这里“拆旧建绿”、“退楼造林”,建造城市森林公园,以消除中心城区的种种城市病,改善上海的城市景观、环境质量。公园建成后,这里成为高低错落的丘陵、满目葱郁的树林和淙淙流淌的溪水,形成“蓝”与“绿”为主题的交响曲,这给久居都市的人们带来了亲近自然的感受,这里也成为人们闲暇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再一个就是浦东的世纪公园,它占地面积140.3公顷,是上海内环线中心区域内最大的富有自然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公园,形成了既具有现代感又具有自然野趣的新型休闲娱乐森林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商务交流的绝佳去处。

其实,植树造林对城市而言,不仅能消解各种城市病,改善城市景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美誉度和居民生活品质,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早在1883年,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商会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对公园相对较小的支出,在不久的将来会给城市房地产带来千百万的增值。这确实是一句至理名言!例如,纽约中央公园,它对周边地产价值的提升就非常大:公园建成后的15年里,曼哈顿地价增长了1倍,周边的3个行政区地价增长了9倍,中央公园东部的上东区——Upper East Side成为纽约最高尚的豪宅区。同样,上海延中绿地建成后,周边的地产价值也翻番地往上涨,公园附近的豪宅价格已从当初的每平方米1万升到现在的10万。而上海浦东的世纪公园当初总投资仅为10亿元人民币,现在周边住宅的价格至少要三、五万,甚至要到八万、十万。公园的总投入相当于几百套住宅的总价格,而现在公园周边又何止几十万套房子?总之,国内外的案例都告诉我们,造林可以给一个城市带来巨大的效益,这是其它任何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我们看到,一个城市通过局部的植树造林改造就能起到如此的神奇效果,那如果是大面积的改造呢?以前,我曾提过这样一个设想,就是中国新城建设应该采取一种全新的森林城市形态,即“棋盘型组团式森林城市模式”——简单来说,新城区的空间布局采用类似围棋棋盘的格局:每一个“围棋格子”大约占地30平方公里,构成一个组团。每一条“围棋线条”就是组团之间的生态缓冲带,集中用来造都市森林。可以说,这样一种城市新形态,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生活生产的协调、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是21世纪世界城市的发展大趋势。其实不仅是新城建设,老城区也可以这样改造。改造的重点应聚焦在两个城区之间的结合部,因为这里一般相对不发达,往往聚集着大量的旧房、危房。对这些地方的旧城改造要转变思路,原则上不再盖新楼,都用来建城市森林带。如此,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城区环境品质和居民生活品质,也让城市中原来相对较差的地方,一下子变成最好的地方,让城市形象整体上一个台阶。也许有人认为这样改造的成本会很高,其实正因为改造成本很高,城市森林对应的价值也高,其潜在价值更是难以估计。现在,城市居民的需求不再停留在浅层次的吃穿住行,而是在向环境生活品质等高层次进阶,城市森林正是他们所需要的。现在,中国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万美元,处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对城市环境生活品质的要求已经相当迫切,步伐有待加快。尤其是上海,现有有良好的机遇,大量城区之间的旧房、危房以及旧机场,都可以顺势改造成公园,形成连片的森林。试想,如果这些“森林地带”都如纽约中央公园或上海的延中绿地,那上海必将是全世界最适合人居住的城市,上海自然也将超越纽约、伦敦,成为21世纪国际大都市的标杆和典范!

话题:



0

推荐

沈晗耀

沈晗耀

6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