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美国新广义货币供应量规模和结构分析
3.1 新货币供应层次划分
根据第三章中提出的新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概念,本章选取美国为例,对其新广义货币供应量M3、M4进行统计并从结构和规模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美国经济的运行特点和情况,本章将在美国已有的货币供应层次(M1、M2)的基础之上,拓展其货币供应层次划分范围,增加新广义货币供应量指标M3、M4,将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中流通和运转的货币供应量纳入其国家宏观调控的监测和管理范围之内,以期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准确的反映社会中资金的充裕程度和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流通运转情况及其形成的整个社会中的总体流动性水平。
根据美联储官方网站,目前,美国公布的M1、M2的统计口径如下:
M1=通货+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主要是指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M2=M1+包括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在内的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少于10万美元,主要是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即CDs)+ 零售货币市场基金。
在美国已有M1、M2的统计范围的基础之上,结合本文第三部分提出的新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指标的概念,本文以美国为例提出的新广义货币供应量M3、M4的具体统计范围如下:
M3=M2+股票市值+债券未清偿名义价值总额,即M3=M2+Mc,Mc表示资本市场的货币供应情况,本文用美国的股票市值和债券未清偿名义价值总额来衡量;
M4=M3+衍生品市场未清偿名义合约价值总额,即M4=M3+Md,Md表示衍生品市场的货币供应情况,这里用衍生品市场未清偿名义合约价值总额来衡量。
由于美国M2指标中已经包含了零售市场货币基金,故广义货币供应量指标M3和M4中不再考虑基金市场,以免产生统计重复。
按本文所说的货币供应层次划分,美国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情况如表3.1所示。
3.2 规模分析
从表3.1可知,1990年末,美国M1、M2分别为8427亿美元和32862亿美元,到2010年底,M1、M2已经分别达到18705亿美元和88225亿美元,M1、M2的规模均扩大了两倍多。相比而言,新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更快,数量更为庞大。M3由1990年的140483亿美元增至 2010年的623642亿美元,二十年之间增长了3倍多。2010年,美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4为2642532亿美元,是1998年的612654亿美元的4倍多。因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从绝对量上来说,美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3和M4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点也可以从图3.1和图3.2中很明显的看出。
表3.1 美国货币供应量M1、M2、M3、M4情况(单位:十亿美元)
年份 |
M1 |
M2 |
M3 |
M4 |
1990 |
842.7 |
3286.2 |
14048.3 |
-- |
1991 |
915.6 |
3386.1 |
15875.3 |
-- |
1992 |
1045.6 |
3440.1 |
17085.7 |
-- |
1993 |
1153.3 |
3493.4 |
18462.4 |
-- |
1994 |
1174.5 |
3507 |
18971.2 |
-- |
1995 |
1152.7 |
3652 |
21806.8 |
-- |
1996 |
1105.8 |
3828 |
24302.8 |
-- |
1997 |
1097.5 |
4041.4 |
27817.1 |
-- |
1998 |
1121.2 |
4382 |
31379.4 |
61265.4 |
1999 |
1148.2 |
4644 |
37390.1 |
67250.9 |
2000 |
1111.7 |
4928.8 |
37101.3 |
71051.6 |
2001 |
1208.5 |
5434 |
37770.2 |
80983.1 |
2002 |
1245.5 |
5769.8 |
36917.2 |
88246.9 |
2003 |
1332.2 |
6064.2 |
42184.1 |
110646.1 |
2004 |
1401.2 |
6415.2 |
47141.6 |
135023.7 |
2005 |
1396.6 |
6676.1 |
50735.2 |
152849.4 |
2006 |
1387.1 |
7065.3 |
56061.2 |
188843.8 |
2007 |
1394.2 |
7474.5 |
59616.7 |
238085.4 |
2008 |
1631.8 |
8204.8 |
53441.5 |
246041.4 |
2009 |
1723.6 |
8511.3 |
58224.9 |
254268.1 |
2010 |
1870.5 |
8822.5 |
62364.2 |
264253.2 |
说明:(1)M1、M2来源于美联储网站();(2)M3、M4经计算所得。其中,M3=M2+债券未清偿名义价值总额+股票市值,债券未清偿名义价值是指美国的公司债券、市政债券、国库券、抵押债券、货币市场债券以及资产支持债券(ABS)的未清偿名义价值之和,市值本文选取美国最大的三家股票交易所(全美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市值加总得到;债券未清偿名义价值总额中的各项债券的数据来源于美国证券行业和金融市场协会网站(),美国三家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数据来源于世界交易所网站(-),M4=M3+美国衍生品市场未清偿名义合约价值,美国衍生品市场未清偿名义合约价值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网站。(3)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M3指标的统计期间从1990年到2010年,指标M4的统计期间为1998年到2010年(4)原始数据可见附录。
图3.1 美国1990-2011年货币供应量M1、M2、M3情况(单位:十亿美元)
图3.2 美国1998-2010年货币供应量M3、M4情况(单位:十亿美元)
通过与名义GDP的比值,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1)从数量上看,相比货币供应量M1、M2的数值,广义货币供应量规模巨大,尤其是M4;(2)从变动趋势和波动范围上看,相对M1、M2的相对平稳的波动,M3、M4的波动范围较大,尤其是M4。如图3.3和图3.4所示。
图3.3 美国1990-2010年M1/GDP、M2/GDP、M3/GDP的变动情况
图3.4 美国1998-2010年M3/GDP、M4/GDP的变动情况
从表3.2中可知,M1占GDP的比率和M2占GDP的比率比较稳定,M1/GDP的波动范围为0.1~0.17,从1990到2010年间的该比值的平均值为0.13;M2/GDP的比值在1990到2010年期间平均达到0.53,该比率的最大值为0.61,最小值为0.49。而M3与GDP的比值在1990至2010年这二十年间则达到了3.50,M3/GDP比值的波动范围则是从2.42~4.30。同时,从表3.2中还可以看出,虽然M4的统计数据只有从1998年到2010年的这13年,但是M4与名义GDP的变动范围更大,M4/GDP最小值为6.97,最大值则高达18.23,均值接近12,达到了11.97。同时,我们可以看出,M4与GDP的比值除2000年稍微有点下降之外,在其他年份该比值都是不断上升的,表明总体上M4的增长速度要比GDP增长率快,这足以说明M4的规模之大和增长速度之快。
表3.2 美国1990-2010年的M1/GDP、M2/GDP、M3/GDP、M4/GDP情况
年份 |
M1/GDP |
M2/GDP |
M3/GDP |
M4/GDP |
1990 |
0.15 |
0.57 |
2.42 |
-- |
1991 |
0.15 |
0.57 |
2.65 |
-- |
1992 |
0.16 |
0.54 |
2.69 |
-- |
1993 |
0.17 |
0.52 |
2.77 |
-- |
1994 |
0.17 |
0.49 |
2.68 |
-- |
1995 |
0.16 |
0.49 |
2.94 |
-- |
1996 |
0.14 |
0.49 |
3.10 |
-- |
1997 |
0.13 |
0.49 |
3.34 |
-- |
1998 |
0.13 |
0.50 |
3.57 |
6.97 |
1999 |
0.12 |
0.50 |
4.00 |
7.19 |
2000 |
0.11 |
0.50 |
3.73 |
7.14 |
2001 |
0.12 |
0.53 |
3.67 |
7.87 |
2002 |
0.12 |
0.54 |
3.47 |
8.29 |
2003 |
0.12 |
0.54 |
3.79 |
9.93 |
2004 |
0.12 |
0.54 |
3.98 |
11.39 |
2005 |
0.11 |
0.53 |
4.02 |
12.11 |
2006 |
0.10 |
0.53 |
4.19 |
14.12 |
2007 |
0.10 |
0.53 |
4.25 |
16.97 |
2008 |
0.11 |
0.57 |
3.74 |
17.22 |
2009 |
0.12 |
0.61 |
4.17 |
18.20 |
2010 |
0.13 |
0.61 |
4.30 |
18.23 |
平均值 |
0.13 |
0.53 |
3.50 |
11.97 |
说明:(1)M1、M2、M3、M4数据为表3.1中的数据;(2)GDP数据来源于美国经济统计部门网站(),1990年到2010年间的具体数据请见附录。
如表3.3所示,从表中M1、M2、M3、M4指标的变异系数可以看出,M4的变异程度最大,其变异系数为0.52;M1的变异系数最小,只有0.20;M3的变异系数为0.44,M2的变异系数为0.34,说明M3、M4的波动性很大。同时,从表3.3中我们发现,M1、M2、M3、M4的变异系数是逐渐变大的,结合这四个指标的统计范畴中我们可以得出,当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畴越广时,其变异程度越大,波动性越大,越不稳定。另外,从表3.3中M1、M2、M3、M4指标的平均值,我们发现,M4的平均值是M3的平均值的6倍多,M3的均值约为M2的平均值的4倍。从中我们可以明显得出,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中流通和运转的货币量的规模非常庞大。当然,我们从表中的标准差指标也可以明显看出,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中的流通的货币量不仅规模巨大,而且离散程度大,表明其波动范围很大。
表3.3 美国M1、M2、M3、M4的变异系数
|
平均值 |
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M1 |
1260.00 |
252.94 |
0.20 |
M2 |
5382.22 |
1848.72 |
0.34 |
M3 |
36604.62 |
15970.49 |
0.44 |
M4 |
150677.62 |
78381.27 |
0.52 |
说明:(1)表中平均值和标准差是根据表3.1的M1、M2、M3、M4的数据计算出来的,其中M4的数据期间为1998-2010年,其余的数据期间均为1990-2010年;(2)变异系数根据表中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得到的,其计算公式为: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
0
推荐